王明中:恪尽职守为匠心
从起初刚刚踏入农垦的懵懂少年,一步步成长为现如今的种地能人;从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到苏垦农发云台分公司第三生产区副主任兼七大队队长,投身农垦农业管理一线27年,王明中始终勤勤恳恳、兢兢业业,用坚实的脚步丈量大地,用过硬的技能本领服务农业,以骄人的业绩和丰硕的成果,为云台大地的丰收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迎难而上,用实干推动创新。七大队又称小粮地,寓意荒凉的土地盐碱严重种粮难,多年来麦稻产量和经济效益一直位于分公司各大队的未游。2018年2月,王明中接手七大队,耕地盐碱化严重、排灌设施落后、原本承包给个体农户的藕地坑洼且淤泥严重等问题接踵而至,他积极和分公司领导沟通,一方面完善排灌设施,建成环绕七大队耕地长达2000米的高标准排灌渠道;另一方面安排大型机械整平藕地淤泥地段,又将土地干涸结块的,安排柴油机配合水泵没日没夜的进行打水挖洞、排水降盐,白天还能安排工人帮忙照看,到了晚上就只能自己守着,三四个晚上不睡觉是常有的事,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下,土地问题逐渐有了好转。
粮食种下去了,可草害问题又频发,人工拔草开销大,见效微,而且今天拔明天长,导致七大队成本居高不下,效益低下。2019年王明中大胆革新,改变种植模式,利用水稻钵苗摆栽技术,水稻栽种下去缓苗期短、根系强壮,能够及时进行茎叶化学处理,把杂草控制到最低限度,对极少量顽固杂草再结合人工拔除,一举把草害问题清除,2019年仅人工拔草一项就为大队节省了4.68万元。在王明中的努力下,他创新突破原有的模式,改善了七大队生产管理条件,解决了盐碱地粮食生产和农业技术等问题,原本的小粮地,变身优质良田。
爱岗敬业,用汗水彰显担当。从技术员到大队长,职务在变、角色在变,然而王明中对农业的热爱从未改变。在同事们眼里,王明中对农业的情怀深植于心。7大队53道条田王明中烂熟于心,哪块地不平整,哪里易积水,哪条沟不通畅……通通都刻在他的脑海里,遇到下田检查,有时候只要远远地看上一眼他就能知道问题出在哪。
到了麦稻收获的季节,为了方便管理,王明中就吃住在大队地边由集装箱改制的小屋里,白天在地里忙活,到了晚上无论多晚,都要将第二天的工作安排妥当,忙的饭也顾不得吃,觉也没时间睡,但他毫无怨言。虽然种地很辛苦,但是看到粮食丰收的景象,王明中便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潜心钻研,用刻苦攻克难关。自从接手七大队起,王明中一直把为大队节本增效挂在心中。生产农具旧了、坏了,他就自己动手做、自己修,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早已成为王明中的工作习惯。王明中发现原先七大队一直使用水泥闸板,不仅笨重而且易损坏,每年更换费用惊人,他就自己动手做成22块大小木头闸板浸上油,还研制出移动式快速升降装置,每升降一次仅需5分钟,极大地提高工作了效率,减少人工费用支出。
2022年云台积极响应政府和江苏农垦号召承担起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这也是王明中尝试种植玉米大豆的第一年。6、7月经历两轮大规模连续降雨,玉米遭遇了严重涝灾,7大队玉米受损严重,叶片枯黄无生机,但王明中不放弃,他不断翻阅资料,寻找专家、农户询问解决方法,只要有相关种植经验的人,他都要前去请教一番。这种刻苦钻研精神无愧于他的付出,最终他找准关键环节,靠着他所掌握的知识,解决难题。
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2019年七大队实现小麦单产1110斤、水稻单产1307斤,亩效益769元,创造了盐碱地上高产高效的奇迹,大队也被分公司授予综合先进单位一等奖,连续多年麦稻生产再创好成绩,凭借着一股韧劲和对农业的热爱,王明中将七大队变为分公司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他也被评为2022年度“江苏农垦最美人物”。(吴成瑶)